如果你對生活不滿意,就學(xué)著做個有趣的人

時間: 發(fā)布:勵志人生 瀏覽:

文|清夜無塵001

 

一個舊友在微信上問我:“我想像你一樣從最基礎(chǔ)的自學(xué)考試開始,學(xué)心理學(xué)。”

我說好啊。

 

她給我發(fā)過來一張自考心理學(xué)的必考科目圖片,說:“現(xiàn)在又加了很多實踐,還有解剖學(xué),我怕我考不過。”

 

呃!一件事情還沒做,就想到做不成,有兩個可能,一是這件事根本就不是她真正想做的,她只是借此證明些什么;二是,她相信自己是個沒有執(zhí)行力的人。

 

第一點說明了她對生活其實是不滿意的,第二點是說,她怕付出,因為擔(dān)心付出沒有回報。這也許是存在于很多人身上的心理狀態(tài)。

 

還有個朋友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,收入倒是不少,但時間被占得滿滿的,顧不上孩子顧不得家,想換個工作,又前怕狼后怕虎,折騰了許多年,仍是原來的狀態(tài)。

 

這讓我想起《月亮和六便士》,里面有一段話寫得非常絕妙:這兩個人(思特里克蘭德夫婦)好像是一幅古舊掛毯上的兩個人形,同背景很難分辯出來;如果從遠處看,那就連輪廓也辯別不出,只剩下一團花花綠綠的顏色了。……有些人的生活只是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,他們只能生活在這個有機體內(nèi),也只能依靠它而生活,這種人總是給人以虛幻的感覺。他們有如體內(nèi)的細胞,是身體所決不能缺少的,但是只要他們健康存在一天,就被吞沒在一個重大的整體里。

 

什么意思呢?我覺得就是描寫了生活中某類人的生活狀態(tài),他們面容模糊、沒有特色、人云亦云、無趣、呆板、不喜嘗試新事物且對此存有偏見、沒有自己的堅持,生生活成了背景。

 

但有些人就是萬綠從中一點紅,輕易就能成為主角。

 

我在某小學(xué)里做沙盤的時候,結(jié)識了一位年輕女老師,問她教什么,她說教體育。我每周都在某個中午固定的時間到達學(xué)校,女老師在那里吃中飯,幾乎每次去都能遇到她,見的次數(shù)多了,就開始聊天。有次去,看見她在看一本《發(fā)動機原理》,里面寫寫劃劃的,顯然是她順便記的筆記。我問她:“你喜歡這個???”

她說:“還行吧,主要是自己開車,出毛病了不至于手忙腳亂。”

 

我心想,什么車啊這么容易出毛病,后來聊天才知道,她開的全是二手車,平均半年至一年換一輛,她知道去哪兒賣車、買車;什么樣的車能買,什么樣的車絕對不能碰;賣的時候不賠,反倒還掙個兩三千塊。

 

我越聽越覺得有意思,我說你這么折騰不嫌麻煩???她說什么不麻煩?。可习嗖宦闊﹩??吃飯不麻煩嗎?我就笑了,這道理挺對的,什么不麻煩呀?活著本身就挺麻煩的。不過你要是覺得麻煩,還真是有麻煩的感覺;你要是覺得在享受,你就能從中得到許多。

 

聊完了車,就聊咖啡。我本來以為她對咖啡是個外行,至少沒我懂行,可她說,她學(xué)過拉花,做得還不錯,并且她知道石家莊一些很牛的咖啡館都在什么地方,改天帶我去一個老板長得很帥的慢搖吧,那里面的咖啡做得絕對地道。

我差點就跪了,這什么人?。〔灰腥ず脝?。

 

我還有個朋友是畫畫的,我特別愿意去她家,因為她家里的軟裝和擺設(shè)既奇特又讓人舒服到不行。她說房頂?shù)膲ζび悬c裂縫,不好看,就自己拿了炳烯顏料畫了許多五彩的同心圓,望上去有點民族風(fēng);別人家看起來很普通的陽臺,到了她家里就是一個由臥室伸展出去的別致的活動區(qū),她在那里裝了象牙色裝飾性暖氣片,更添了一層藝術(shù)氣息;她家里的綠植簡簡單單、長勢猛得嚇人。她平時畫油畫,也畫石頭,客廳里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形狀的石頭,那些石頭經(jīng)由她的手,一朵荷花躍然“石”上,最后再刷一層透明的保護色,美侖美奐。她還熱衷美食,穿自己設(shè)計的亞麻紅裙……

 

這些人有趣嗎?有趣。可是有趣有什么好處呢?對旁人來說,有趣的人是一個能量場,和有趣的人聊天、相處,會受益菲淺;對自己來說,自己是個有趣的人,就是說自己的生活是豐富充盈的,這得益于自己的心是自由的。不要小看自由這個東西,它是一切的根本。

 

既然有趣是這么有益的一種“氣質(zhì)”,那么,如何才能做一個有趣的人呢?

 

 

 

要有廣泛的知識面

 

我有個朋友非常喜歡看《青年文摘》,但他看《青年文摘》特別有意思,他喜歡看哪篇文章,就從右下角找這篇文章的出處,然后買書回來讀,別提多興奮了。有一次他就給我推薦了畢淑敏在一篇有關(guān)身心醫(yī)學(xué)的文章里提到過的書,叫《生命的重建》,作者是美國作家露易絲海,我看完竟有點顛覆世界觀的感覺,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逐漸愛上心理學(xué)的。

 

有些人有著很高的學(xué)歷,但無論相處還是交談,都覺得很沒意思。他只懂他的專業(yè),可他的專業(yè)又怎么可以當(dāng)成茶余飯后的談資?

 

讀的書多了,這本身就是個有趣的事。我以前攢了好多很奇葩的書,比如《老期刊收藏》《琥珀、蜜蠟》,仿古影印版的《浮生六記》,有關(guān)咖啡的書摞了好幾尺,還有關(guān)于紅茶的,《西方建筑史》等等,雖然很多并沒有看完,可是我有一個癖好:什么時候想看了,伸手就得找到適合當(dāng)時心情的書。這才有趣。

 

看了這么多年亂七八糟的書,我覺得自己至少不是個無聊的人,我還明白了怎樣去發(fā)掘更有趣的人。更有趣的人一定是知識面更寬廣的,知識點多了,隨便遇到一個什么事物,很快就能將它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框架中,心理學(xué)中有兩個名詞——“順應(yīng)”和“同化”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過程。所以有趣的人很溫和,不偏激,同時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

 

保持好奇心,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體驗,尤其要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情

 

某天早晨我正在刷馬桶,小寶站在我旁邊,扒著柏木浴桶的桶沿往里看,邊看邊說:“媽媽你看!”我其實不知道她在看什么,但見她那么聚精會神,我也索性看兩眼。原來浴桶里有我留下的半桶清水,有時候我會用洗手盆盛出來沖馬桶,剛才我就盛出來一盆,隨著舀水的動作,桶里的水面來回晃悠,小寶丟在里面的玩具(竟然還有兩片干樹葉)也隨著晃悠。我就想起來我小時候的情景:深秋季節(jié)柳樹葉落到池塘里,我蹲在池塘邊上,看光影浮動之下的美妙情景,一看就是一下午。那時候是美景,長大就不是了,因為一顆心很難再專注于某件事情的過程,而是很功利地只想要一個結(jié)果。

 

專注于過程本身,和只想要一個結(jié)果,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,因為前者可以帶給你很深的存在感,后者只會讓你更焦慮。有趣的人往往是像小孩子一樣專注于過程本身的,他們只想弄明白事物是怎么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的,至于結(jié)果,一切水到渠成。他們對很多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,因為他們已經(jīng)形成了這個好習(xí)慣。

 

記得有個心理學(xué)實驗里曾提到,有趣的一定是不舒適的,因為這里面有冒險的成分;舒適的一定是快樂的,因為這里面有安全的成分。所以有趣不代表快樂。但是有趣會帶給你很震憾的東西,這是比快樂更高一個層次的內(nèi)容。

試想一下,小假期里你是打算窩在家里看碟、吃零食、睡大覺,還是伙同朋友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探險?前者自然是舒服的,可是很無聊,后者讓人心生敬畏,但實在是有趣得很。

 

只有經(jīng)歷過驚濤駭浪的人,才有資格追求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,年紀太小、閱歷太淺的人如果也談這話,要么是人云亦云,要么是見識太短。

 

 

愛因斯坦

要訓(xùn)練自己的感知力

 

也就是感覺、知覺和理解力。有個同學(xué)打電話跟我聊天,她問我:“你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你婆婆家里,你去工作?。?rdquo;

 

我說,離得太遠,見一面太不容易,而我又有點分離焦慮,非常不好辦。

她說:“有什么不好辦的呀?大家不都是這么做的嗎?”

 

我在一瞬間感覺非常無力,我能說什么呢?我只能說,這個同學(xué)的理解力非常弱,她以為在她看來不成問題的事情,在別人看來也一樣不成問題,而她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也確實是個相當(dāng)無趣的人。她有很好的收入,也有很高的學(xué)歷,長相也不賴,可又能怎么樣呢?她一樣是有缺憾的,而且還是一個很大的缺憾。

 

我以前有個鄰居,在大家看來她可能熱情得過了頭,有點“二”了,但不能不說她是個很有趣的人。有一次我對她說,我去參加了一個什么什么講座,唉呀那主持人講得可真好。她連問都沒問我,參加的是什么講座,只是說:“看你高興那樣兒!別管你干什么,只要高興,干什么都是為了高興。”她所謂的“高興”,也就是指“自己覺得有意義、值得去做的事”。

 

訓(xùn)練感知力,就要多聽、多看、多與人交流。聽音樂、看電影是個非常廉價的獲得感知力的途徑,我說的廉價,指的是可以去網(wǎng)上下載音樂聽,可以去騰迅視頻什么的看過檔電影。如果有條件的話,去現(xiàn)場聽音樂會,看歌劇、話劇,去電影院看電影,那可是再好不過了。

 

與人交流也不要漫無目的地說,要去捕捉對方的情緒,有時候他說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說。

 

足夠的行動力很重要,想到就馬上去做

 

拖泥帶水、猶疑不決、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和干脆的人比起來,你覺得哪種人更有意思,更會獲得大家的喜愛?當(dāng)然是后者。

 

在網(wǎng)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貼子,說是有個妹子堅持健身四年,從140多斤瘦到104斤,然后就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上。大家問她有什么竅門可以堅持下去,她回答得特別有意思,她說,做一件事不要問為什么,哪兒有那么多為什么?什么也不用想,機械地去做就可以了。

 

我后來在一本書上找到了這個妹子說話的依據(jù):人和動物的最大區(qū)別就是人會思考,思考是個高級能力,但高級能力一點都不可靠。低級能力也就是指本能、條件反射什么的,才是最可靠的。要想把不穩(wěn)定不可靠的高級能力變得穩(wěn)定可靠,只能將它“降低”一級,變成本能的一部分,這才算是變成了自己的東西。而這個“降低”的過程,就是行動力或執(zhí)行力發(fā)揮的過程。

 

討好型的人大都是無趣的,因此個性很重要,不要隨意迎合別人,要知道自己是誰

 

前些天我看了本霍尼的書《神經(jīng)癥與人性的成長》,當(dāng)看神經(jīng)癥的各種傾向時我忽然腦洞大開,對討好型的人格特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,于是在朋友圈發(fā)了一段話:在關(guān)系中不要迎合他人的需要,而是要做好自己。這一點的重要性在于:如果迎合他人需要,則你不會被看見,你也不會被尊重;做自己,別人才知道你是誰,要忽視你已變得不可能。這段話有好多人回復(fù)點贊,看來大家對“做好自己”這個問題或多或少存在疑惑。

 

一個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里,知道自己是誰,才能談得上有趣,一味把別人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恰恰是最無趣的人。

 

要真實,不要“假大空”

 

“假大空”都是表面化、愛講道理的人,這種人招人憎恨,因為他們不敢碰觸到真實,他們沒有這個能力。這種人如果你跟他講話講得多了,會有撞墻的欲望,自然也是很無趣的。但真實的人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,哪怕他罵粗話,跟你抬扛,他表現(xiàn)得全是他的真性情,這也是有趣的一個方面。

 

反應(yīng)敏捷,不怕說錯

 

有一次我心情不好,對張屁同學(xué)說:“你看你走路真難看,一腳高一腳低像個瘸子一樣。”他馬上說:“這是我從小養(yǎng)成的習(xí)慣,嫌難看往北看,你怎么不一蹦一蹦地走路?。?rdquo;我本來心情惡劣,被他這么一說,又覺得太可笑了,笑了很長時間都止不住,我心想我又不是僵尸,干嘛要一蹦一蹦地走!同時又覺得,他這個人簡直反應(yīng)太快了。

 

張屁同學(xué)不僅在家里是這樣,跟朋友在一起也這樣,我曾問他:“你不怕說錯大家都笑話你嗎?”他說:“那我就當(dāng)個傻叉唄,還能怎么地??!”心理功能強大的人就是這點好!

 

曾有某位知名主播說過,在他多年的采訪中,人們形容一個人很棒的最高評價不是他的身家背景,而是這個人很有趣,或很有意思;相反說一個人很無趣,那就是批評他最狠的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