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孩子本是原創(chuàng),卻慢慢活成盜版

時間: 發(fā)布:勵志人生 瀏覽:

作者:超級奶爸,來源:親子號外

 

小婚家的話:我也曾經(jīng)深深地為之困擾,相同的困擾,你有嗎?

 

“我的孩子沒什么愛好怎么辦?”有粑粑麻麻這樣問過我。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,有這個問題的家長還真不少。因此,我決定寫這篇文章。

 

動筆之前,我想到了兩個故事,即便它們看起來毫無聯(lián)系。

 

1故事1:他沒什么愛好,只喜歡一個人靜靜

 

 

上上世紀(jì) 80 年代,在德國的烏爾姆市,有這么一位既不活潑、也不可愛的孩子,三歲多還不會講話,九歲時講話還不順暢,每講一句話都必須經(jīng)過吃力但認(rèn)真的思考。

 

普通男孩都喜歡玩帶有競爭性的游戲,可他都不喜歡參加。孩子喜歡玩打仗,喜歡打鬧、逗樂,可他從不參與。

 

即便看到妹妹興高采烈地玩著洋娃娃、小嬰兒車、提桶和鏟子等時,他也都靜靜地走開。他似乎真的是個“沒有任何興趣愛好的孩子”。

 

可這個孩子的母親卻每每為他辯護:“他是沉靜的,因為他在思索。等著吧,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!”很多親戚朋友都感到可笑,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。

 

其實,只有孩子的母親注意到,他經(jīng)常一個人長時間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中,用手撫摸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。

 

每當(dāng)一家人到巴伐利亞湖畔游玩時,他總是格外高興,因為,在這里能看到許多他所喜愛的自然景象。

 

或沿著林陰道散步,觀看穿過樹葉空隙的斑斑日影;或靜坐著凝視湖面的粼粼碧波,晚間則凝望夜空中的閃閃星光,他總樂此不疲。

 

這個孩子,是愛因斯坦。

 

2故事2:他沒什么愛好,只喜歡坐著輪椅跑步

 

第二個故事,從一對父子的對話開始。

 

有一天,兒子問:“爸爸我想?yún)⒓优懿奖荣?,好嗎?rdquo;爸爸說好。于是他們一起跑完了 5 英里。

 

第二次,兒子又問:" 爸爸你和我一起去跑馬拉松,好嗎?" 爸爸又說好,于是他們一起跑完了第一個馬拉松。

 

有一天,兒子問:“爸爸和我一起去參加鐵人競賽,好嗎?”鐵人競賽是最困難的比賽,必須游泳 4 公里、腳踏車 180 公里、跑步 42 公里。爸爸還是說:“好,我們?nèi)⒓印?rdquo;

 

這對父子是美國著名的田徑組合,父親叫迪克 · 霍伊特,兒子叫瑞克 · 霍伊特,他們是一對長跑健將,組成的 Team Hoyt 是馬拉松、鐵人賽???。

 

在過去的 30 多年里,他們平均一年參加 30 個賽事,一共跑過了 3770 英里的路程,其中包括:

 

78 次半馬拉松賽,64 次的馬拉松賽, 206 次奧運標(biāo)準(zhǔn)的三項鐵人賽,6 次被公認(rèn)不是常人可以承受的終極三項鐵人賽 ……

 

然而,兒子瑞克 · 霍伊特天生殘疾,終生只能坐輪椅,他沒什么愛好,也沒條件有太多的愛好,但當(dāng)他第一次表露出對田徑的興趣時,爸爸義無反顧地陪他堅持 30 多年。

教育孩子

3世間千姿百態(tài),別局限孩子的選擇

 

 

看完這兩個故事,估計粑粑麻麻們也明白了,我無非是想說,孩子的愛好需要你一雙慧眼去發(fā)現(xiàn);孩子一表露出某種興趣,需要你的鼓勵、支持與陪伴。

 

的確,這是兩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,可往往為人父母的卻做不到,包括我自己也屢屢犯錯,才以教訓(xùn)示人。

 

其實,每個孩子從他一出生就有著感知未知世界的沖動,一開始是用他的嘴,再到手、腳、耳朵、眼睛等,他們每成長一步都是在探索。

 

這種探索,某種意義上就是基于自己天然的愛好與興趣,這個天然的興趣,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致的。只是后來因為天賦與環(huán)境的因素,才使得不同孩子的行為表現(xiàn)不同、興趣愛好不同。

 

我能理解,每個父母都想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與眾不同究竟在哪里。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有個“抓周”的傳統(tǒng)。它不就是為了尋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與眾不同嗎?

 

“抓周”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,其實它并不靠譜。它在規(guī)則制定上就局限了孩子的選擇范圍。無論你在孩子身邊放置多少東西,但與世間的千姿百態(tài)相比,它是多么的渺??!

 

現(xiàn)在大多數(shù)父母都明白這個道理,因此“抓周”更多地被儀式化與娛樂化了,但最應(yīng)該拋棄的游戲規(guī)則卻被頑固地繼承了下來。

 

就看看我們的周圍吧,主流的兒童興趣班,有幾個偏離了“琴棋書畫”的范疇? 這何嘗不是一場現(xiàn)代式的“抓周”?孩子還有更多的選擇嗎?

 

如果孩子不喜歡這些擺在他周圍的“琴棋書畫”,這是否就意味著他沒有愛好?

 

其實,這并非孩子沒愛好,是我們給他的選擇太少了。亦或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認(rèn)真去觀察他其它方面的愛好。

 

孩子的興趣愛好其實與父母試圖強加的、商業(yè)主導(dǎo)的愛好有太多的不同。

 

在孩子表現(xiàn)出與眾不同時,我們不少粑粑麻麻不但不把它當(dāng)著愛好來看待,甚至懷疑自己的孩子為什么這么怪。

 

如果你真的找不出孩子的興趣愛好,那就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他吧,多帶他們出去,多親近大自然,多接觸不同的事物,細(xì)心地去體會,去觀察,總能找到孩子的與眾不同,總能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某種沖動與愛好。即便這個愛好是只螞蟻、一片樹葉、一顆石頭。

 

就像愛因斯坦的媽媽所做的一樣。

 

4擔(dān)心愛好太怪是多余

 

 

接下來的問題是,如果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孩子的與眾不同,怎么去呵護、去支持他這一選擇?

 

我家豆豆兩歲多的時候,突然間喜歡上唱《濟公》,日唱夜唱,見爸媽唱,見姥姥姥爺唱,見爺爺奶奶也唱,直唱得翻天覆地。至今,我和愛人都醉《濟公》。

 

說內(nèi)心話,我覺得這首歌既不好聽,也不適合孩子唱。我經(jīng)常想,那么多好聽的兒歌,為何他獨喜歡這一首。

 

我和愛人試圖去改變他,給他放了很多自認(rèn)為悅耳的旋律,教了他數(shù)十首自認(rèn)為好聽的歌曲。可豆豆見人一開口還是那句“鞋兒破,帽兒破”。

 

既然改變不了,那就跟他一起唱吧,這一唱就是半年之久。突然有一天,豆豆居然不再唱了,而且至今不再唱。因為他有了其它更多的愛好。

 

到這時,我才明白擔(dān)心是多么的多余。

 

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很多,變化也很快,只要沒啥危害,我們?yōu)楹我ジ淖兯??為何不陪他一起去感受那種樂趣呢?

 

5癡迷手機游戲又如何

 

 

還有父母并不擔(dān)心孩子沒有興趣愛好,而是擔(dān)心孩子沉迷于某種不良嗜好。

 

孩子是無辜的,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愛好不健康。一個愛游戲的孩子,其實與愛思索的愛因斯坦一樣,他們都為自己的愛好而癡迷。

 

當(dāng)這種癡迷到一定程度,就不能自拔。

 

其實,遇到這種情況,粑粑麻麻不要太過緊張。孩子對外界的興趣有很多,也會不斷改變,關(guān)鍵在于,他有沒有機會接觸到他更喜歡的東西。

 

我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。我那不算調(diào)皮的兒子豆豆,也曾癡迷過《憤怒的小鳥》游戲。那種癡迷,一度讓我沒轍。

 

一開始我規(guī)定他只能玩 10 分鐘,后來干脆全面禁止。可一旦他見到別人手機里有這款游戲時,他就像見到了親娘一樣,總能哄著人家給他玩。

 

我試圖培養(yǎng)他其它方面的愛好,比如美術(shù)??伤诵▲B,不畫任何東西。我也給他報了圍棋興趣班,可他只讓我在棋盤上用棋子擺出各類小鳥的形狀,而不是去對弈。

 

我曾為此深深擔(dān)憂。但時間長了,我發(fā)現(xiàn)豆豆在慢慢地改變。當(dāng)他看到電視上一個兒童科普節(jié)目時,那些小實驗深深地吸引著他,他不斷吵著要我給他重做一遍實驗。

 

圍棋學(xué)了幾個月后,他每天吵著要我跟他對弈(當(dāng)然總得讓他贏)。他經(jīng)常自豪地告訴我,他今天下圍棋又得第二名了(兩個人對弈)。

 

其實孩子有了不良嗜好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他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吸引他的事物。

 

這個責(zé)任不在孩子,而在我們。